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一、深入理解业务
洞察能力是个老话题,不过架构领域本也没多少新鲜事,任何架构方法都需要深入实践才能逐渐掌握要领,架构领域没有快餐,不大可能“一夜顿悟”,也不要急着“PK”,更多的是需要反复去啃的“硬骨头”。
做软件设计,大家常说要对业务进行深入分析,要抓住需求本质,要有合适的抽象力度,这些说的其实都是洞察能力。
洞察需要的是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对需求的字面理解或者浅层的沟通。架构领域一直不乏有对哲学方法论的应用。
比如本体论,笔者近期阅读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时也发现,尽管难以深入理解大师的思想精髓。
但是计算机领域对面向对象编程的研究与这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就的哲学著作如出一辙。
加强洞察能力,一般都会认为是要提升思维穿透能力,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从企业层面而言,也有相对容易操作的方式,就是加强深层次沟通。
这首先需要企业逐步改变业务人员的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使技术人员能够走到业务人员中间来,加强二者的融合。
所谓深层次沟通并不是两个人要碰撞出哲学火花,如果两个人之间只能具有一个聊聊需求的时间,就急着做产品上线了,那双方之间的了解深度必然是有限的。
技术人员如果能够轮班走到业务人员中间提供实地支持,深入理解工作环境,实际感受业务压力,理解的深度自然会增加。
我们不需要指望技术人员变成哲学家来增加洞察力,只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观察机会和思考时间。这并非“强人所难”,至少,国外的大银行,如摩根大通、高盛、Capital One 等,已经不乏这样的操作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对中小企业不公平,不可操作,毕竟他们资源有限,但是,这也取决于你是否相信“未来的企业都是科技企业”。
至少笔者相信,因为软件将是未来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也许今天很多企业不用急着进行这个操作。
但是,这不代表可以忽视这个问题,而越大的企业应该越早动手,因为企业越大转型越慢、周期越长、沟通模式越复杂,企业的全貌也越难以掌握。
二、努力推进标准化
如果软件行业整体都具备了深入的洞察能力的话,那标准化就应当是件自然的事情,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是这个历程。
农业的耕种方法、选种和培育、肥料的制作,即便在今天看来极为简陋的原始生产阶段,为了提高农业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也是在进行着不懈的“标准化”努力。
农书早已有之,即便在著名的“焚书坑儒”中,也获准可以保留,可见古人对农业技术的重视,更不用说在现代工业条件支持下的大规模农业生产。
与之相比,软件行业真有那么特殊吗?真的不会有标准化生产这个历程吗?
反思软件行业目前的情况,也许只能说,洞察力依然不够,至少没有真正理解标准化对行业的意义。
否则,一个已经发展了 70 多年、精英辈出的行业,不会在标准化资产、标准化生产方面如此“尴尬”。
我们书写了那么多的技术标准,却依然无法提供一套能够有效复用的行业级软件资产,当然,这种复用不是指搬过来就用,而是至少不用从头做起。
开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未来大规模软件生产的模式参考,而需要的是增加对标准化的管理的思考,这也许是未来开源的发展方向。
没有标准化能力,软件行业可能无法撑起未来对软件生产的大规模需求。标准化是行业成熟的表现,也是软件行业对自身、对其他行业都具备深刻洞察力的体现,更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希望这辈子,最让你无悔的事情就是来达内学习!学习向来不是件易事,但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希望你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永远记得,达内将与你一同前行!现在扫码,立即领取万元课程礼包,助力0基础快速入行,为你梳理行业必备技能,全方位了解岗位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添加3216764521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